圓筒庫滑模工程中后張法無粘貼預應力張拉口的施工處理
1 概況
都江堰拉法基水泥廠熟料庫工程為2只直徑25m, 高47.5m,壁厚40cm的圓筒庫,設計采用無粘貼后張預應力鋼絞線技術及滑模施工工藝。如圖1:

2 需解決的兩大難題
其一:無粘貼預應力鋼絞線隨滑模施工埋入砼中,張拉口的鋼絞線預留工作長度部分伸出滑升模板平面外40cm,這就阻擋了此處模版的滑升。
其二:每個庫張拉完畢后,需將張拉口錨具所在的四個扶壁柱兩側在47.5m高范圍內二次澆注200厚砼封堵,支模腳手架極費工料,且拆除后的砼接縫較多,外觀也不能和原滑模砼一致,嚴重影響了整體外表的美觀。如圖2:

3 解決問題的方法


3.1 改變設計方案
將原設計中封堵錨具的二次澆筑砼部分改為與滑模砼一起滑模施工。在張拉口部位預留220 ×200 ×200(深)孔作為錨具安裝及張拉用,如圖3:

3.2 設有張拉口的扶壁柱側模板在組裝時改為活動“抽拔式”木模:
在滑升模板組裝時,將扶壁柱側棱角處用兩根L40 ×4角鋼作滑軌,用40厚木板作“活動抽拔式”模版,角鋼滑軌與滑升平臺外桁架固定并作相應加固,隨滑升系統的滑升而滑升,但“抽拔式”木模嵌入兩角鋼軌道之間,滑升時不動,其下口開一缺口卡在張拉口預留孔鐵盒上,當角鋼滑軌下口滑過“抽拔式”木模頂端時將其取下,同時也取下預留孔中的鐵盒,再循環利用,如圖4:

3.3 施工處理(張拉口的封堵)
鋼絞線張拉完畢后,只需要對預留孔(220 ×200 ×200)封閉。先用防水涂料將預留孔內表面及錨具涂刷一遍,再用微膨脹細石砼通過鐵抹子向內送料(外側可用簸箕口模版擋料),封完料待砼初凝后將外表剔平,再用三合板做一個方形外框模(內口略大于張拉口尺寸),采用1:1水泥砂漿或107膠素水泥漿將表面抹平。
4 良好的效果
這樣施工后張拉口就形成了一排豎向大小一致,上下整齊美觀的小方塊(見下圖5)。

以上預應力鋼絞線張拉及張拉口封堵施工的垂直運輸機械,只需采用電動掛腳手吊籃就可以,省去了筒庫外周47m高外腳手架的搭設和扶壁柱兩側40 m高(共8個面)的支模等大量工作量,極大地節約了施工成本,縮短工期1.5個月。
5 結束語
上述施工方法即解決了滑升模版的組裝難題,又節省了大量的支模工料和工期,更解決了砼外觀不一致的問題。此方法同樣適用于其它非圓筒庫的無粘貼預應力結構的滑模施工。